找到相关内容3517篇,用时9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当代中国佛教信仰价值趋向——以上海居士佛教信仰研究

    考察开始,探究并引导人们去直接体验、彻悟人生万象的实质,然後树立涅盘寂静与大乘般若的终极理想,来印证生命的最高价值。众生构筑美好的精神家园,赋予最高的价值理念,是佛教信仰的根本。   二、人格高尚...经济发展,加之相关社会保障体制尚未建立和完善,可能会不断加剧。尤其是在开放的国际大都市裹,必须高度重视。那么,作为以救度众生己任的佛教(也包括其它宗教),应该从理论到实践,都要关注和辅助弱势群体。导世化...

    刘元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11010983768.html
  • 佛国记(又名高僧法显传)

    身命。以国城妻子及挑眼与人割肉贸鸽截头布施投身饿虎不吝髓脑。如是种种苦行众生故成佛。在世四十五年说法教化。令不安者安。不度者度。众生缘尽乃般泥洹。泥洹已来一千四百九十七岁。世间眼灭众生长悲。却后十...张掖大乱道路不通。张掖王殷勤遂留作檀越。于是与智严慧简僧绍宝云僧景等相遇。欣于同志。便共夏坐。夏坐讫复进到炖煌。有塞东西可八十里。南北四十里。共停一月余日。法显等五人随使先发。复与宝云等别炖煌。太守...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11011683774.html
  • 佛教与教育科学

    菩提故名菩提萨埵。法华文句二曰:“菩提此言道,萨埵此言心。”法华经嘉祥疏一曰:“菩提云道,是无上正遍知果道也。萨埵言众生求果道故名道众生也。”精进勇猛求大菩提,故名菩萨。此人发大心众生求无上道。故...人觉贼,贼无能,佛亦如是。觉悟之觉对其知障,无明昏寝事等如睡,圣慧一起,朗然大悟,如睡得寤,故名为觉。既能自觉,复能觉他。觉行穷满,故名为佛。   仁王经上曰:“一切众生,断三界烦恼果报尽者名为佛。”...

    印盛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65984639.html
  • 人生十问--星云大师讲述

    念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这说明了菩萨慈愍摄受众生时,消除众生罪业,所作的方便。 譬如一块田地,久不施肥(不念佛),禾苗就不能生长,如果经常能灌溉施肥,禾苗成长后,野草(...清净,转娑婆极乐?就要看自己如何把心上的妄念驱除,也就是要看我们能否坦诚地忏悔了。忏悔之后,还要发愿,学习古圣先贤的精神,发四弘誓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

    星云法师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104484884.html
  • 净宗法要--憨山大师著

    不可度,以自心而观佛性,则无一人而不可修。但众生自迷而不知,又无善知识开导,故甘堕沉沦,枉受辛苦耳!余蒙遣雷阳,复来五羊,有善士某某辈,十余人作礼,愿乞教授优婆塞五戒法,余欣然应请,即羯磨,自是归心...可谓生不虚生,死不浪死,岂非真实功行哉!然佛者觉也,即众生之佛性,以迷之而众生,悟之即名为佛。今所念之佛,即自性弥陀,所求净土,即唯心极乐,诸人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弥陀出现,步步极乐家乡。所以道:...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5352485014.html
  • 譬喻----佛教的善巧与美妙

    。   (五)显示佛陀应众生根机施以各种不同教法之譬喻。其目的不外导入佛境;此一譬喻与显示佛之法身不灭而遍于虚空之譬喻结合七种譬喻,称作法华七喻。据法华经载,即:(1)火宅喻,又作火宅三车喻。...艰苦。直至亲友告知赠珠之事,生活遂得改善无缺。谓二乘人过去世曾在大通智胜佛之处结下大乘之缘,然无明所覆而隐蔽不显,今依如来方便开示,遂能入于一佛乘。准此,又以‘衣里宝珠’、‘衣内明珠’等用语喻指众生...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5372285031.html
  • 死的次第与识的灭尽

    部1.19经]里佛言:“诸比丘 ! 于此阎浮提洲,只有少数之乐园、乐林、乐地与湖泊。而多险峻悬崖地,难越之河川,茂密之荆棘林,难登之山岭。如上同理,众生中只有少数人死后再生为人。……或生于天神中。而多于死后生于地狱、傍生与饿鬼中。   如上同理,众生中只有少数天神死后再生天神。……或生于人中。而多于死后生于地狱、傍生与饿鬼中。   如上同理,众生中只有少数在地狱、傍生与饿鬼中的众生死后再生...

    法增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5373585057.html
  • 跨越打扫过的希望门槛 洒下迎宾花絮——教宗谤法答辩录

      综观全书,看不出仁波切对教宗所提出有关佛教之论点有丝毫严厉的批评与指责,反之,仁波切所展现的是藏传因明学的严密、逻辑清晰的辩才无碍,以及对于所有宗教的包容与尊重。佛陀教法给予众生无限的自由,不...爱欲(注3)之苦,也就是他证得全知圆觉之佛果位后所教导众生的。但菩萨之不同于佛陀,这样的解释,只适用于“因乘地”的观点。就“果乘”(注4)而言,菩萨是完全圆觉之佛陀的自然化身,利益众生而示现,因此,...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5383785111.html
  • 中国佛教的现代意义

    ,佛教进一步阐发了因果报应的思想,以解说各类众生的身心活动(“业”)与结果的关系。这种思想,在伦理方面就展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即善因乐果、恶因苦果之说。这一学说广大信徒的去恶从善的道德修持提供了坚实和有效的思想基础。   佛教认为,众生的身心活动不仅会给自身的生命带来果报,而且还会生命生存的空间、环境带来果报,由此又把果报分为“正报”和“依报”两类。所谓正报是指依过去的业因而招感得的众生...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022285458.html
  • 关于佛化婚礼的五点争论

    评论员徐文明教授:对于婚姻这一人生的重大事件,佛教必须满众生愿,之服务并对其进行引导   时常在屏幕上看到青年男女在教堂结婚的热闹场面,便感慨为何看不到法师佛教信徒证婚,如今佛化婚姻已经走出了可喜的...,佛教必须满众生愿,之服务并对其进行引导。   或许有人心存疑惑,佛教主张断除贪爱,离诸情欲,为何还要青年男女证婚。其实完全断除男女欲望只是对出家人的要求,不可能用这一最严格的戒律要求所有众生,...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231786372.html